Page 50 - 唯識藏_35
P. 50
心所造」、「隨心所變」,但還不能成為真正的唯識學。 還是在心外的。因此,在緣起的雜染流轉和清淨還滅方面,小乘學者雖一致承認「由 他雖然主張業力熏習在內心,但當內心的種子生起外境的時候,種子雖在內心,境界 不就是匠人。這樣,因心的染淨而有染淨的眾生與世界,但並不唯是一心。像經部, 好像是材料,心好像是工人。種種形式的建築物,雖由匠人的計劃造成,但所造的並 別,不過心的力量要強些。因心而造善業、惡業,色法、心法等才從緣生起來。色等 的淨土論、意生身論。清淨還滅的由心論,不能說與「隨心所變」無關。 證的經驗,強調修持的能力,以為內心的轉變,根身與世界也就跟著轉變,建立唯心 宣說識是雜染的主導者,智是清淨的主導者,著實暗示了唯心論。大乘學者依定
雜染、清淨的以心為主,本是學派所共許的。有部等以為實有色心等種種自體差 不過,佛教調柔身心的正行,確乎重在定慧的精神修養,其中特別注重智慧。雖
唯識學探源
4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