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3 - 唯識藏_35
P. 53
點強調。在這短短的解說中,很可以得到相當的結論。 中大多吐露出重心的傾向。佛教的所以產生唯識學,不能說是無因的,至多只能說有 相。它們各有它的側重點,才開展了好像對立的理論。 切種子而生起一切。真心派注重煩惱所覆,煩惱熏染淨心,在淨心上反映出染習的妄 大眾分別說系的經論,卻特別發揮這一點。妄心派注重業力所感,業感的本識含藏一 隱覆淨心,而現起一切虛妄境界的思想。瑜伽派的唯識學,或者不大同情,但在接近 的趨向。心為客塵所染而現起不淨的思想,在後代的唯識學上,也就轉化為雜染習氣 法性也有密切的連繫。因此,心為雜染所汙的思想,與無明所覆的思想,發生了合流
總之,唯識思想是導源於緣起論的,它是緣起論的一種說明。在說明緣起時,經
唯識學探源
下編部派佛教的唯識思想
第一章部派佛教概說
4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