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70 - 唯識藏_35
P. 70
以否認呢?再把《大般若經》和《大涅槃經》綜合起來看:《般若經》雖以不可說藏 這佛性真我,與犢子部的不即五蘊不離五蘊的不可說我,彼此間關係的密切,誰能加 道所計的神我(所以說無我),是「不即六法(假我與五蘊),不離六法」的大我。 誰影響誰,總之不可說我與般若的勝義空性有關。 人說《般若經》的五法藏,是淵源於犢子部,但在說明上,比較更深刻更正確。不問 的不可說我,是依《大般若經》的五法藏而建立的,但它誤解勝義空性為我了。也有 係的。在般若性空的體系中,不可說法是諸法的真勝義諦,畢竟空性。有人說犢子系 為法;三者、不可說法」來總攝一切。真空大乘的經論,與犢子部的思想,是不無關 ……如是不離蘊立補特伽羅,然補特伽羅與蘊非異一。」 實有、假有。
不但與般若有關,《大涅槃經》說如來藏名為佛性,佛性就是真我。真我不像外 五法藏說,《大般若經》也曾談到,龍樹菩薩也常用「一者、有為法;二者、無 「犢子部執有補特伽羅,其體與蘊不一不異。……非我所立補特伽羅,如仁所徵
唯識學探源
6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