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6 - 唯識藏_35
P. 66
,後祠授心有憶念理。(見《俱舍論》)這樣,他就將記憶的職務,請補特伽羅出來 ?所以他對無我論者提出這樣的詰難:如何異心見後,異心能憶?非天授心曾所見境 剎那剎那的生滅,後心既非前心,如何可以解釋「是我曾見,是我曾聞」的記憶現象 能在我們的心上記憶起,並覺得就是我自己所曾經見聞的。誰能記憶呢?能知的心識 以說業到後世去感果。 羅才能貫通三世。譬如我造了業,這業便與我發生連繫,因我的流轉到後世,也就可 迴,造業受果等現象,當然不能依止那一法來建立。這一派的意見,認為有一補特伽 劫。這樣,有情的身心,沒有一法可以從前生移轉到後世。在這樣的思想下,三世輪 的安住,但終於隨一期生命的結束而宣告滅壞。就是山河大地,充其量也不過暫住一 ,可說有移轉
第二、補特伽羅是能憶者。犢子派的見地,曾見曾聞的一切雖然是過去了,但還 犢子部的見解:心、心所是剎那生滅的。色法的根身在相當時間,雖不滅而暫時 「其犢子部本宗同義,……諸法若離補特伽羅,無從前世轉至後世。依補特伽羅
唯識學探源
5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