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9 - 唯識藏_35
P. 69
人很自然的想到有一不離五蘊的形而上的實體。這些,《俱舍論 離而獨存。它舉火與薪的比喻,不可說薪是火,也不可說離薪有火。他的雙非論,使 。犢子部見到這一點,才說非有為非無為。雖不就是有為的五蘊,卻也不可與五蘊分 五蘊而存在,同時也就不應該有受苦受樂的差別。外道的離蘊計我,就有這樣的過失 是常是無常。理由是:假使我是無常,那從前世到後世的輪迴,仍舊建立不起來。 可說藏就是不可說我。有為是無常的,無為是常住的,而我卻不可說是有為、無為, )。三世有為和無為,與一切有部的思想,大體是相同的,只是多一個不可說藏,不 為。」 卷一)說: 要說是不可說,說是不可說的我呢?
外道的即蘊計我,有斷滅的過失,也就在此。假使是常住,那我應該離卻無常的 它把一切法分成過去法藏、未來法藏、現在法藏、無為法藏、不可說藏(五法藏 「彼立五法藏:三世、無為及不可說。彼計此我非常、無常,不可說是有為、無 犢子部分一切為五法藏,這我,在第五、不可說藏之中。像《成唯識論述記》(
唯識學探源
5 ‧ 破我品》(卷二九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