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06 - 唯識藏_37
P. 206
處,總為行境。非於異法作不異解。如眼識是緣色處為境,非緣一一極微為境。說此 有境,非緣物自相」?曰︰彼識是由多物所生故 法。」或問︰若一向無分別,如何五識唯緣集聚?如何說云「是緣處自相,各是自相 不共因設立名言,如云鼓聲、麥芽等。以是現量,是離分別。 之識及意識所共因故。如一色境,他人眼識亦能見,自身意識亦能緣故。世間亦見由 識等耶?曰︰根是不共因故,彼識之名由根稱說,非隨色等境說,以色等境是與他身 屬分別,皆非現量。要離彼等分別,乃是現量。此中並不說從何境生也。 ,詮作用義。諸實物聲,如說有杖、有角等,詮有實義。總之,緣此等聲所起之心皆 、羊等,詮說種類義。諸功德聲,如說青、白等,詮功德義。諸作用聲,如說供施等
《對法》亦云︰「由成就眼識,了知是青,非想是青。於義想是義,非於義想是 或問︰五識既從根、境二緣生,何故依根立名,名眼識等,而不依境立名,曰色
多性之有法,非根所了解,自了非名顯,自體乃根境。 是不共因故,彼名由根說,由多義生故,自義總行境。 說現量差別,分二︰ 集量論略解卷第一
⑴ 說根現量;
⑵ 說餘現量。今
(由多極微合為所緣)
⑴ 說根現量。
1
,然說是緣自 9
9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