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08 - 唯識藏_37
P. 208

量。比量與比量後所起心,皆分別先所領受義,皆屬分別。憶念緣過去事,希求想未  此等心就世俗說,是不錯誤,是正確智。但約實體觀,則屬虛妄,是分別心,是似現  唯是由分別心所假立,是世間約定俗成之聲義,其實體自相並無所謂瓶、衣等名。故  等之有分別迷亂心。世俗心,如見瓶、衣等物,認為有瓶、衣等實體之心。瓶、衣等  分別故。對於義是分別,不妨對自體是自證現量。自證現量亦不妨對境義是分別也。  則分別心亦應是現量。曰︰實爾,分別心亦是自證現量。然非於義是現量,以於義是  教分別,見唯義理,亦是現量。  現量)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此說七種似現量。前六種是有分別,第七種是無分別。迷亂心,如見陽焰誤為水    「分別亦自證,非於義別故」,順釋疑難。或問︰若貪等心之自證分是現量者,  如是「瑜伽師所教,無雜見唯義」,是說瑜伽現量。謂諸修瑜伽者,不雜師長言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憶念及希求,似現有膜翳。  迷亂世俗智,比與比所生,  說似現量。  ,是自證現量。  集量論略解卷第一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   203   204   205   206   207   208   209   210   211   212   2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