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07 - 唯識藏_37
P. 207
廣辨) 轉之五俱意識。若緣異境,作異行相,則許容有二心俱轉,不為過失。如《釋量論》 分別,便非現量。又亦不許︰同緣一境作一行相之二心俱生。故亦無有與五識同時俱 後念、續起、緣色等境之一念意識,乃是現量。以後再續起,則不能親緣色等,是有 唯無分別,故是現量 廣辨。 非名言所能顯示宣說。根識之境,即諸處離言說分別之自相體性。餘義如《釋量論》 法,或色、香、味、觸多塵之法,非是根識所了解之境界。各根識所了解之境相,亦 義曰︰多性之有法,非根所了解。自了非名顯,自體乃根境。即說多種極微體性之有
「貪等,自證無分別」,是說自證現量。謂貪瞋痴、苦樂等心,不得根故 「意亦義」,是說意識現量。謂第六意識,亦緣色等義境,以領受行相而轉,亦
集量論略解卷第一 。 無雜見唯義,分別亦自證,非於義別故。 意亦義貪等,自證無分別,瑜伽師所教, ⑵ 說餘現量。
(陳那菩薩對意現量所說甚略。法稱論師說意現量,唯是根識最
1
9
9
3
3
(非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