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49 - 唯識藏_附錄
P. 349

兩宗而開其先路者。馬鳴初宏大教,由麤而精,由雜而純,法爾如是,無待飾言。今  ,上座部析為十一,合有二十。其間說理精麤頗有等差,其最精處且有接近大乘性相  大眾部,不從者為上座部。自後迄於佛滅四百餘年,兩部又屢屢分歧,大眾部分為九  道,故道因聲起。即此五事,是名佛法。當時四眾爭論甚盛,遂分兩部,從此說者為  知。處非處善巧方便未得,是故猶豫。自證不知,仗他指示,是故他令入。因聲聞得  ,皆斥大天為極惡,不留餘地。)五事者,頌云:  不遣所知障,未為究竟。(上座部學者堅守舊義故,《毗婆沙論》、《異部宗輪》等  言者,次請約略述之。佛滅度後,小宗盛行,約百餘年,有大天者唱五事以說阿羅漢  論,義不兩牽,誰能信會,故立說麤疏遠遜後世,時為之也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阿羅漢仍有煩惱習氣為天魔嬈,是為餘所誘。又微細無明不染污者未除,是為無  真如緣起之說出於《起信論》。《起信》作者馬鳴學出小宗,首宏大乘,過渡時
                唯識抉擇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道因聲故起,是名真佛教。  餘所誘無知,猶豫他令入,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3
   344   345   346   347   348   349   350   351   352   353   3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