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5 - 唯識藏_附錄
P. 355
推重。所謂五位,乃談五義,非立五宗。「一切諸法俱非位」,談《大般若經》法無 無,實為法性宗之要籍。 二因緣事。此似初入佛教時之作,猶限於小宗所說。 定其真價也。考馬鳴之重要著述已傳譯者猶有數種: 論正智有種而詳言及之。 惟分別則多為遍計所執而不能當理也。反觀起信論家所談,非錯解之甚乎?)今故因 一句說死。至於佛教依智不依識云云,蓋謂依智得證圓成而如量知依他起性,依識思 別之識,安可以無分別是智等概為解釋?無分別、有分別系有所對待之言,正未可以
㈤ ㈣ ㈢ ㈡ ㈠ 馬鳴著《起信論》,立義雖多疏漏,然僅此一書,不足以見馬鳴學說之全,而決
唯識抉擇談 《大宗地玄文本論》,此論亦有疑為偽作者,然其所談五位,義極廣博,甚可 《尼乾子問無我經》,昔人於此未嘗重視,然提法空要領而談因緣生法俗有真 《佛所行讚經》,與《大莊嚴論經》同其旨趣,而原典文辭特美。 《大莊嚴論經》,歸敬脅尊者而說引凡外入內事,又說歸依供養因果事,說十 《六趣輪迴經》,詳談六趣生死輪迴,無甚精義。
3
3
3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