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9 - 唯識藏_附錄
P. 359

後有諸趣之染及涅槃之淨。二解、初句說自性,次句說緣生,針對空宗立義;後二句  緣(前五識既依五根,即不能更持五根,必別有一識持之,即是第八)。因緣具,而  立說。  六識無執持法種、執受色根、執取結生相續義。」  六識所能有。  所緣)。又梵云阿陀那,譯為執持,亦有三義:執持、執受、執取。此種種義皆非前  ,義為無沒失),凡具三義:能藏(持種)、所藏(受熏)、我愛執藏(第七識恒量  》各一頌,又合小乘共許經,乃有五也。第八識梵云阿賴耶,義譯為藏(舊譯阿梨耶  知者,更抉一二別續而詳之。」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此頌以用顯體,凡有三解:一解、初句明能生之因(界即是因),次句明依持之  初一教《對法》頌云:  「五教大意。」
                唯識抉擇談            由此有諸趣,及涅槃證得。  無始時來界,一切法等依,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「五識無依義(為諸法依即所藏義)。六識無攝藏義(此即能藏義)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教者,《阿毗達磨經》二頌為二,《解深密經》、《入楞伽經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乘四教證成此識,不外就此諸義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3
   354   355   356   357   358   359   360   361   362   363   36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