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68 - 唯識藏_附錄
P. 368
乘。是故不善《般若經》,僻執聲聞藏,都但說六,信有五蘊,不信賴耶。時多邪慧 ,即是八識與六識互為其緣耳。法相以蘊攝識(攝是不離之義),所被極廣,及於二 中之識為名中識,但是六識。名色緣識之相依識乃是八識。相依識與名中識互為其緣 ,而名色經言,識緣名色,名色緣識,則七八仍行。受想行識之名及色為五蘊,五蘊 為三,成所作前、正、後智為三,聲聞、菩薩智為二,合有十八。 竟道智為四,不善淨、善淨俗及勝義智為三,不善淨、善淨行有分別、善淨無分別智 別(法即空,空即法); 有; 共相真如亦於此證知。益以信、戒現觀,以次能得後三。
「 談第八識以五門明建立所由,上來初一門訖。 現觀諸門,略如上辨。 九者、現觀差別。有十八種:聞、思、修所生智為三,順決擇分智、見、修、究 ㈣ 八者、現觀相。智境決定,凡有十相:
㈡ 相有; 唯識藏附錄
唯識以識攝蘊而立此識。羯羅藍位(胎中初七日位,義云雜穢),五識不行
㈤
麤重有(此二縛無);
㈧
空無分別;
㈨ ㈥
法性無怖;
我無,無我有(此二不滅);
㈠
眾生無;
㈩
自在能斷,不復從他求斷方便。
㈡
遍計無;
㈢
無我(二無我) 3
㈦ 5
5
法及法空無 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