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7 - 唯識藏_14
P. 37
墮心,唯緣過去境;五識無間所生意識,或尋求,或決定,唯應說緣現在境。若此, 瑜伽論》第三卷云:「又意識任運散亂,緣不串習境時,無欲等生,爾時意識名率爾 等流。又意識率爾自有二種:一、五識同時率爾意識;二、獨頭意識率爾墮心。故《 後必有尋求心,尋求心後,或散不散:散即復起率爾五識,不散即起第三決定,乃至 爾所時,眼、意二識或善或染,相續而轉。如眼識生,乃至身識亦爾。」 方有染淨,此後乃至等流眼識善不善轉。而彼不由自分別力,乃至此意不趣餘境,經 ,三心可得,如其次第,謂率爾、尋求、決定心。初是眼識,二是意識。決定心後, 。此中意說隨墮八時,聞者識上十二部經名、字、句等,聚集顯現,以為教體。 :長行名為直說,偈頌為非直說。一云:十
解云:五中,初、後通六,次三唯意。又前三是無記,後二通善惡。又率爾五識 解云:依《瑜伽論》,且約六識,分別五心。故彼第一卷云:「復次,由眼識生 問:何等名為聞者識心?如何說為聚集顯現? 直、非直說有其三釋:一云:詮自性故,名為直說;詮差別故,名非直說。一云
解深密經疏卷第一
2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