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81 - 唯識藏_04
P. 281

生。何以故?非未離欲得生彼故,非諸異生未修得定能離欲故。又非此間及在彼處入  即便退沒;若修清淨,還生於彼,或生下定,或進上定。先於此間修得定已,後往彼  生五淨居。  分別。修習無尋唯伺三摩地故,得為大梵。由軟、中、上、上勝、上極品薰修力故,  。由軟、中、上品修諸靜慮有差別故,於一切處受三地果,如前〈有尋有伺地〉已廣  治解脫、勝處及遍處等勝品功德能引之道。若有餘取而命終者,由此因緣,便入淨居  至獲得自在。等至自在果者,謂於現法樂住轉更明淨。又由此故,得不退道。又淨修  漏現前,無漏無間還入有漏,當知齊此薰修成就。  故,為受等至自在果故,長時相續入諸靜慮,有漏、無漏更相間雜,乃至有漏無間無  ,無有能超第三等至,唯除如來及出第二阿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當知因修清淨靜慮定故,生靜慮地,不由習近愛味相應。既生彼已,若起愛味,  若於是處、是時、是事欲入諸定,即於此處、此時、此事能入諸定,是名於諸等  復次,云何薰修靜慮?謂如有一,已得有漏及與無漏四種靜慮,為於等至得自在
  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二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3
   276   277   278   279   280   281   282   283   284   285   2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