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35 - 唯識藏_08
P. 135
有畢竟梵行以為後邊,謂已獲得彼對治故。 既得入已,於其聖住能安住故。 無餘盡故;堪作他義,一切自義皆圓滿故;證得畢竟斷及智故;能入究竟涅槃城故; 。因修如是諸思擇道及修道故,永斷餘集,證得餘滅。 證一分滅。於彼一分能斷證者,於修道中,為求無餘斷及證故,如所得道,應勤修習 相。如是四種,三依見道,一依修道。入見道時,諦現觀俱,能遍知苦,斷一分集, 施設四種行相?一、應遍知行相;二、應永斷行相;三、應作證行相;四、應修習行 、滅邊,及薩迦耶彼集、滅邊;於後第四有情眾中,當知薩迦耶彼集彼滅趣道差別。
於第四相,譬如世間具五種相,名入宮城;隨闕一種,不名為入。如是要具與彼 於第三相,有畢竟究竟,一切行事皆悉斷故;有畢竟無垢,一切煩惱畢竟斷故; 於第二相,有阿羅漢盡諸漏等所有差別,如前應知。 於第一相,有割愛等四種差別,如前應知。 復次,證得如是極究竟者,由五種相,應知究竟。何等為五?謂已證得苦及苦因 復次,依二種道,當知施設四種行相。云何依二種道?謂依見道及依修道。云何
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七
2
0
0
1
1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