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32 - 唯識藏_08
P. 232
有學時時忘念。故阿羅漢六處勝解,由第一義最極圓滿,亦名成就最極清淨,非餘下 餘,愛盡、取盡勝解圓滿。已得盡智、無生智故,六種恒住所攝受故,所有智慧非如 有所作,由此分故,而名減劣。 時時忘念。由此因緣,而勤生起學心解脫及慧解脫,盡諸煩惱。是故有學補特伽羅仍 於貪瞋癡不能遠離,無餘永斷,由慧劣故,及由貪等未永斷故,若遇勝妙境界現前, 堪能當來棄捨及與變異,然似幼童,等持、念、慧皆悉羸劣,雖生聖處,未善修故, 變異。第二有其無惱勝解,第三有其遠離勝解,當知亦爾。若諸有學六處勝解,雖無 名心無忘失。又於當來後有因斷,說名愛盡。現法境界諸雜染斷,說名取盡。 所依;後三處所所起勝解,與第三學作其所依。若由此智能斷煩惱及煩惱斷,當知是 ,是名第
若阿羅漢六處勝解,尚無堪能當來變異,況有棄捨。善修道故,貪瞋癡等永斷無 又彼第一補特伽羅雖有正信出離勝解,而未決定堪於當來令彼一切悉皆棄捨及與 當知此中,第一、第二處所勝解,初學所依;第三處所所起勝解,與第二學作其
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一
2
1
1
1
1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