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39 - 唯識藏_08
P. 239
於彼神力得自在不,乃取淨相,於諸境界而放縱之。於彼神力未自在故,各各馳散別 作意思慧,正審觀察過患方便,在聞慧上修慧下故,中間繫縛;中間繫已,為欲試察 淨信出家,既出家已,便用神力相應聞慧,攝持虫獸相似六根。既攝持已,復用如理 力對治,名非律儀。與此相違,當知即是律儀行相。 除遣,身未輕安,謂色心身。由此行相,纏及隨眠猶尚和合,能令違背思擇、修習二 實觀見。雖復觀見所有過失,未能數數多修習故,於所依中,諸煩惱品所有麤重未能 相隨好邪想;邪想為先,於其住處發起順彼相應尋思,由此不能於前所說一切過失如 譏毀所作種種諸苦。此及前說領受後法所作眾苦總略為一,名受眾苦。 ,未淨信者令信不生。是故彼人於現法中領受如此追
又此律儀三因緣故,能令修習速得圓滿。何等為三?所謂最初於善說法毗柰耶中 此中,云何名非律儀?謂於如是現法、後法具眾過患行處境界,起不如理妄執諸
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一
① 「磣」,底本作「摻」,今依據磧砂本改作「磣」。
2
1
1
2
2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