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57 - 唯識藏_08
P. 257
六處,由一切門皆被誹毀,是名現法所有過患。由是因緣,墮於惡趣,是名當來所有 已生愛,當知是名所愛、非所愛。由如是等差別因緣,適意等三,有其差別。 愛;若於有情,恚復生恚,當知一向非其所愛;若於有情,愛已生恚,或於有情,恚 雜,或一向有得,或一向有失,或得失俱備。若於有情,愛復生愛,當知一向是其所 界其類相雜,少分可意,少分不可意。如是有情或一向有恩,或一向有怨,或恩怨相 別。可意、不可意境界差別故者,自有境界一向可意,自有境界一向不可意,自有境 差別故,所愛、非所愛有情差別故,當知一向適意、一向不適意、適意不適意相雜差 慧相望,各有三種所引,當知亦爾。 修戒、修心、修慧三種亦爾。 ,於諸可意、不可意等,發心親近,計彼有德
又於惡行,隨觀現法所有過患,隨觀當來所有過患,是故遠離,修習妙行。若於 此中,可意、不可意境界差別故,有恩、有怨有情差別故,功德、過失相應有情 此中,最初是初修根所引,第二是第二所引,第三是第三所引。修戒、修心、修
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二
2
1
1
4
4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