性不能思惟,於非真實勝劣性中分別勝劣,稱量自他,謂己為勝,是名第一愚夫之相 其中間,不定安樂,故變壞法。 定無住,故非久住。壽量未滿,容被緣壞,非時而死,故不可保。乃至爾所時住,於 法性故。此中,剎那剎那壞,故無常。自體繫屬,有限住壽,故無恒。外事劫後,決
復次,愚夫略有三種愚夫之相。何等為三?謂諸愚夫於一切行,如上所說五無常 於諸行中修無常想行有五種,謂由無常性、無恒性、非久住性、不可保性、變壞 復次,嗢拕南曰:
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六 我見差別三相行,法總等品三後廣。 想行愚相眼勝利,九智無癡與勝進,
攝事分中契經事行擇攝第一之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六
1
9
9
7
7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