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16 - 唯識藏_09
P. 116
物,種種願樂、種種觀察隨心成立。此中說偈: 治起時,不共所對治滅,於共種子識,他分別所持,正見清淨。譬如修觀行人於一類 ,是各別內入種子。復次,共相者,是無受生種子;不共相者,是有受生種子。若對 共相,有不共相、無受生種子相、有受生種子相。共相者,是器世界種子;不共相者 心中,有相能起我執。若無此,於餘心中執我相境,此義不成。相貌差別者,此識有 六道中,此法成熟。若無此,後時受生所有諸法生起,此義不成。緣相差別者,於此 別者,是熏習新生。若無此,緣行生識,緣取生有,是義不成。果報差別者,依行於
是不共本識差別,有覺受生種子,若無此,眾生世界生緣不成。是共阿黎耶識無 復有別偈:
種種見成故,所取唯有識。 於一類物中,隨彼意成故, 種種願及見,觀行人能成, 清淨人未滅,此中見清淨,成就淨佛土,由佛見清淨。 難滅及難解,說名為共結,觀行人心異,由相大成外。 攝大乘論卷上
1
0
0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