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17 - 唯識藏_09
P. 117
脫及繫縛。無此二義故,是故果報識定是無覆無記性。 法自互相違。若果報成善惡性,無方便得解脫煩惱,又無方便得起善及煩惱,故無解 煩惱次第滅盡則不得成。 ,有具分滅離相。何以故?阿羅漢、獨覺單滅惑障,如來雙滅惑、智二障。若無此, 世間離欲,有損害相。若有學聲聞及諸菩薩,有一分滅離相。若阿羅漢、獨覺、如來 虛妄分別種子故,此識不成顛倒因緣。復有具、不具相。若具縛眾生,有具相。若得 受用盡義不成。始生名言熏習生起,亦不得成。 言熏習種子,無量時戲論生起種子故。若無此識,有作、不作善惡二業因與果報故, 一切有流善法種子。若無此,由前業果有勝能、無勝能依止差別不得成。 受生種子,若無此,器世界生緣不成。
何因緣,善惡二法果報唯是無覆無記?此無記性與善惡二法俱生不相違,善惡二 復次,有譬喻相識。如幻事、鹿渴、夢想、翳闇等譬,第一識似如此事。若無此 復次,有受、不受相二種本識。有受相者,果報已熟善惡種子識。不受相者,名 復次,麤重相識、細輕相識。麤重相識者,謂大、小二惑種子。細輕相識者,謂
攝大乘論卷上
1
0
0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