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97 - 唯識藏_09
P. 197
,不應道理。又此眼識、貪等俱生所有熏習亦不成就。然此熏習不住貪中,由彼貪欲 ,眼識與彼貪等俱生,不應道理,以彼過去現無體故。如從過去現無體業,異熟果生 若已謝滅,餘識所間,如是熏習、熏習所依皆不可得。從此先滅餘識所間,現無有體 所以者何?若立眼識、貪等煩惱及隨煩惱俱生俱滅,此由彼熏成種,非餘。即此眼識 染,若生雜染皆不成故,世間清淨、出世清淨亦不成故。 非於轉識?由若遠離如是安立阿賴耶識,雜染、清淨皆不得成。謂煩惱雜染,若業雜 能受用,具有四緣。 是六識,幾緣所生?增上、所緣、等無間緣。如是三種緣起,謂窮生死、愛非愛趣及
云何煩惱雜染不成?以諸煩惱及隨煩惱熏習所作彼種子體,於六識身不應理故。 如是已安立阿賴耶識異門及相。復云何知如是異門及如是相決定唯在阿賴耶識, 若於第一緣起中,如是二識互為因緣,於第二緣起中,復是何緣?是增上緣。如 如是二識更互為緣,如《阿毗達磨大乘經》中說伽他曰:
攝大乘論本卷上 更互為果性,亦常為因性。 諸法於識藏,識於法亦爾,
1
8
8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