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46 - 唯識藏_11
P. 446
有身分,相似清淨,如身皮分;或有身分,變壞不淨,如命終已,青瘀等身分。受有 引發言教方便、廣大甚深心積習方便、遠離匱法業方便、安住有情涅槃二界方便。 進趣方便、福德資糧積集方便、成熟有情方便、攝一切菩薩道方便、引發威德方便、 、攝智所知彼果方便、願方便、悲愍有情方便、修治智方便、法現觀方便、能治所治 入斷方便、通達不淨無樂有苦方便、學圓滿方便、於境無散觀察方便、聖教不壞方便 、引發出世正法方便、彼無間缺方便、真實現覺方便、證餘寂滅方便、入所知方便、 名為二十七種正方便?謂繫屬所緣正觀方便、捨離染汙攝淨方便、修治內心調順方便
論曰:當知身等各有三種差別。身三種者,或有身分,自性不淨,如身內分;或 復次,頌曰: 論曰:依聲聞、獨覺二乘及依大乘建立覺分,由二十七種相正方便,應知。何等
由聞等三智,念法無迷惑。 身等三差別,彼影像隨觀, 正方便當知,建立於覺分。 依二乘大乘,由二十七相,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九
4
3
3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