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47 - 唯識藏_11
P. 447
犯戒因緣,心生變悔,由此障故,能令初時,心不得定;二、內心惛略,由此障故, 憶念,除世間貪憂者,此顯第二。又此第二能除三種雜染。何者名為三種雜染?一、 捨欲樂增上猛利諸妙善軛。 四、沉下;五、不能堪忍;六、於少劣知足;七、忘失教授;八、違犯戒行;九、棄 、心、法,由念力住故。 智。如是三智,由念力故,於彼增上緣修多羅等法無有迷惑,是故說名念住於身、受 影像。所言隨者,是相似義。又此隨觀,即是三智,謂聞所生智、思所生智、修所生 白、雜。彼影像隨觀者,如尋思經說。於彼身等影像隨觀,與所知事同分類故,名為 三種者,所謂苦、樂、不苦不樂。心有三種者,謂樂等。受相應法有三種者,謂黑、
又於修念住有二種作意,謂不緩作意、不染作意。經言熾盛者,此顯第一;正智 論曰:當知諸念住有九種所治障:一、不厭離;二、不作意;三、止觀隨煩惱; 復次,頌曰:
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九 修差別有三,二種無失壞。 彼所治九種,作意當知二,
4
3
3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