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07 - 唯識藏_13
P. 207

起一受故,無偏注者便起捨故,由斯六識三受容俱。  ,彼依多念,如說一心,非一生滅,無相違過。  意亦應爾,便違正理,故必不俱。《瑜伽》等說,藏識一時與轉識相應,三受俱起者  慼受,純受苦處,亦苦根攝。此等聖教差別多門,恐文增廣,故不繁述。  。《顯揚論》等具顯此義。然未至地定無樂根,說彼唯有十一根故。由此應知,意地  或彼苦根損身心故,雖苦根攝,而亦名憂。如近分喜益身心故,雖是喜根,而亦名樂  分鬼趣、傍生亦爾」者,亦依隨轉門。又彼苦根、意識俱者,是餘憂類,假說為憂。  生地獄中諸有情類,異熟無間,有異熟生,苦、憂相續」,又說「地獄尋伺憂俱,一  。然諸聖教,意地慼受名憂根者,依多分說,或隨轉門,無相違過。《瑜伽論》說「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義:六識三受容俱,順、違、中境,容俱受故,意不定與五受同故,於偏注境  有義:六識三受不俱,皆外門轉,互相違故。五俱意識,同五所緣,五三受俱,  餘處說彼有等流樂,應知彼依隨轉理說,或彼通說餘雜受處無異熟樂,名純苦故
              成唯識論卷第五
                   ① 「容六」,底本作「六容」,今依據卍續本《成唯識論自攷》卷五改作「容六」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5
   202   203   204   205   206   207   208   209   210   211   2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