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49 - 唯識藏_13
P. 249
彼是最極悶絕位故。說「及」、「與」言,顯五無雜。此顯六識斷已,後時依本識中 彼說非理。所以者何?但說六時名無心故,謂前五位及無餘依,應說死生即悶絕攝, 起。 熱等緣所引身位,亦違六識,故名極重悶絕。或此俱是觸處少分。除斯五位,意識恒 位,違前六識,故名極重睡眠。此睡眠時,雖無彼體,而由彼似彼,故假說彼名。風 前六地中亦能現起滅盡定故。 起滅盡定故。有從初地即能永伏一切煩惱,如阿羅漢,彼十地中皆起此定,經說菩薩 永伏一切煩惱,雖未永斷欲界修惑,而如已斷,能起此定,論說已入遠地菩薩方能現 二乘位已得滅定,後迴心者,一切位中能起此定。若不爾者,或有乃至七地滿心方能 上地生。雖所伏惑有退不退,而無伏下生上地義,故無生上卻斷下失。若
正死生時,亦無意識,何故但說五位不行?有義:死生,「及」、「與」言顯。 無心睡眠與悶絕者,謂有極重睡眠、悶絕,令前六識皆不現行。疲極等緣所引身 若伏下惑能起此定,後不斷退生上地者,豈生上已,卻斷下惑?斷亦無失,如生
成唯識論卷第七
2
3
3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