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62 - 唯識藏_13
P. 362
無性,後是有性,但謗大乘。《佛性》、《寶性》二論皆會言不作佛,據謗者說不會 性,不求涅槃,願樂生死;二者、於我法中,不生渴仰,誹謗大乘。此二種別,前是 自說,故執為權淺,豈不相違?故為失也。 事,聞大不謗,不作餘說,故決定知是深是實。云不定性成佛,定性不成,是能了佛 佛,非論者知,唯佛能了。」二乘實滅,一分無性,即無斯說,權淺實深,義決定也。 :「唯一佛乘。汝舍利弗,尚於此經,以信得入。」《智論》九十三云:「阿羅漢成 ,大乘難解。《涅槃》二十七云,十住菩薩不知一切眾生悉有佛性。《法華》第二云 教,令修五事。無上品五事,退大智慧;有此上品五事,聞大不謗。准此,小乘易解 獨為顯實? ,前實後權?為勝義生等說決定性不坐道場一分無性,如何偏執
《無上依經》說有三品眾生:一者、著有。著有有二:一者、背涅槃道,無涅槃 亦不應爾。《深密》既為勝義生、觀自在、法涌、彌勒等菩薩說,即是具上品五 難易淺深失者,若云:准《解深密經》第二,云為未種善根、未清淨障等說小乘
能顯中邊慧日論第一
3
5
5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