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74 - 唯識藏_13
P. 374
人天趣在佛後有,即應有始。又人天種性生得善,感生得善者,生即便得,豈是先無 熟之?若云既未有性,云何可成熟?若爾,無既不為說,何時當得有? 乘而成熟之。若爾,何故復云無種性者,則以善趣而成熟之,不言以聲聞乘性等而成 聞乘而成熟之等?何故不言無聲聞性,以聲聞性而成熟之等?若云據己有者,以聲聞 也! ,何故近以三乘熟之?何故穢食置於寶器,欲行大道,反示小徑?彼自無瘡,何傷之 遠性、眾生本性,二、生調伏即是近性、眾生客性,一切眾生皆有本性,咸應令作佛 熟者所有印相,顯如經論,煩不能引。故性調伏及人調伏非約遠近。若云性調伏即明 便。五、成熟調伏者,明能成熟者及所成熟者。六者、熟印調伏,即明所成熟、已成 ,明菩薩修行所有差別,謂修勝身諸根智慧等
此例虛設,曾無文說先無人天種性,後令有人天種性。若許初無,後今有者,即 又云:既無人天性,後有人天性,故知先無三乘性,後得三乘性。 又說近性,為因他有,為本自成?若因他有,云何《地持》言有聲聞性者,以聲
能顯中邊慧日論第一
3
6
6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