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78 - 唯識藏_13
P. 378

一向行惡行,時邊所收,非畢竟無性。  少不具因。《莊嚴論》說不具因,即是餘生微少善根,無此微少,名畢竟無性者。  莊嚴論》廣作餘通,徒設劬勞。  期,可云此人時長,故不見佛,無涅槃時,如何言不見?以此故知有畢竟無性。於《  無量眾生一時成熟阿耨菩提已,此諸如來亦復不見彼一闡提得成菩提」?諸佛有滅盡  者,亦不應理。此據時邊,說必當得,非畢竟者。若不如是,何故第十云「假使一切  知二說各據性別,經論無違。  會訖,將此為定,《莊嚴》、《佛地》亦分明說無性之人畢竟不成佛,何故不定?故  心者,一闡提等無涅槃性,應發菩提心。」不爾,不應經論之中俱作二說。若云論自  法者,言無量時」,故非第一。若不如是,何故分二?又論自云:「若無因緣生如是  後雖有性,鈍根長

                 此亦不爾。無微少善許後作佛,還是時邊,何名畢竟?未曾起得微少善者,乃是  又引《攝論》,云聖弟子言此全無少分善根而棄捨,佛觀知有而度之者,知有微  若云「《涅槃經》中,佛亦自會,障未來故,名為無性,必當得故,名為有性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能顯中邊慧日論第一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   373   374   375   376   377   378   379   380   381   382   38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