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92 - 唯識藏_13
P. 392

次住邪定聚眾生。」此等經文豈先鈍後利耶?  日光輪普照眾生亦復如是。初一切諸菩薩等,次辟支佛,次聲聞,次所信善根眾生,  來莊嚴智慧光明經》云:「文殊師利!依彼無邊法界眾生上、中、下性,如來放大智  》告勝義生等,豈是鈍根聲聞耶?  故。」經云為諸聲聞說是大乘經,授聲聞記等,豈是利根迦葉同《涅槃》耶?《深密  復引與《涅槃》同為利根說,豈不自相鉾楯?又《法華經論》云:「為聲聞所作  ,不爾。前判《攝論》一乘是密,今言密者為鈍根說。《攝論》一乘既判為密,如何  云:有諸菩薩於大乘根性已定  別,天親應解,既總會釋,准何判別?  智業故」,無量智業者,即《攝大乘》所行十度。又《攝論》、《法華》一乘若有差  非俱果  、示者同義,即聲聞、辟支、佛法身平等。法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又復先度利根,次後中、下,《涅槃》、《法華》俱在後說,豈為利根?故《如  八、為人勝劣異中云「密意一乘,為鈍根說;究竟一乘,為利根說。梁《攝論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能顯中邊慧日論第一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,即《攝論》一乘性也;「三者、入者因義,為令證不退轉地,示現與無量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 ,為此說一。同《涅槃經》不為鈍根,為利根說」者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③ 事
   387   388   389   390   391   392   393   394   395   396   39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