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93 - 唯識藏_13
P. 393
」又云:「復有何義,以彼彼意而說一乘?偈曰:引接諸聲聞,攝住諸菩薩,於此二 何義故,說二乘人同趣一乘,皆得作佛?」《莊嚴論》云:「此中八意,佛說一乘。 云依四義明之。《攝論》等明說一乘意,依八種道理說,非出乘體。故梁論云:「為 嚴》八義,應分權實。彼既不爾,此云何然?又《法華經》說一乘體性有其四種,論 同,明知乘異」者,不爾。何者?若云十、四義,異十權四實,《顯揚》六義、《莊 得言究竟一乘為利根說? 與記,謂應化聲聞、退已還發菩提心者。」退已還發菩提心者,即不定性聲聞,云何 利根,八義一乘,第一即為聲聞,第二不定菩薩。《法華論》云:「二種聲聞,如來
九、說義不同異,云「《攝論》一乘依十義說,《法華》一乘依四義說,說義不 又言「八種一乘為引不定菩薩、聲聞故,即為鈍」者,亦不爾。梁《攝論》云為
能顯中邊慧日論第一
③ 「作」,底本作「依」,今依據麗本《妙法蓮華經論優波提舍》改作「作」。 ② 「定」,底本作「入法空」,今依據卍續本改作「定」。 ① 「俱果」,底本作「但亦」,今依據底本校勘記改作「俱果」。
3
8
8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