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30 - 唯識藏_13
P. 430
傷之也?熟思勿誤!故知五性法爾自有,待現緣發,方果成熟故。 見有平等理心大性,而不教發大心,令興小意?欲行大道,何爾小徑?彼自無瘡,何 調音天子所問經》云:「如貧人食,是輪王毒。」《法華》不許親近小乘,云何世尊 熏本性,方能得果,非本無因,五性新起。無因而生五性差別,非釋種子。又如《寂 別,不言由熏,恐煩不引。 鬘》、《楞伽經》、《善戒經》、《地持論》、《瑜伽論》、《佛地論》皆說法爾性 別,亦無果差別。由此四差別,是故應知種性有體。」《大般若 相應故」。又《大莊嚴論》云:「若無性差別,則無信差別。」乃至云:「若無性差 然說聞熏習為出世心因者,梁論自會是增上緣,唐論復云「此中聞熏習攝受彼種子不 世心,未曾有時俱生俱滅,是故此心非彼
漏、無漏種各二類:一、本性;二、習性。故《瑜伽》第二云:「又種子體,無 所以《正法華》云「先無三乘性,後殖三乘因,佛種從緣起」等者,皆由逢緣資 又魏、梁、唐等《攝論》并云:「又此如理作意相應是世間心,彼正見相應是出
能顯中邊慧日論第二
① 有;復云性得,明非新熏。
‧ 善勇猛會》、《勝
4
1
1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