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33 - 唯識藏_13
P. 433
知,云「有畢竟所知障種子附在所依,非煩惱障種子者,於彼一分建立聲聞種性,一 淨,豈慈氏不知,云畢竟不可斷?又復謗法造五逆業,感惡道報,但煩惱障,何開所 無不同,不由謗法。 。《般若論》中以如遍難,舉智及障答,《瑜伽》以如遍難,偏舉障答,意顯智種有 但應舉住法,何須說智耶?故《瑜伽論》以有畢竟障種子及法爾本有無漏種分五性別 得?彼無智以心住法,彼以不清淨故;以有智者心不住法,是故能得。」 頌答云:「時及處實有,而不得真如,無智以住法,餘者有智得。」釋云:「何故不
若由謗法立性不同,即應但立有性,無性不應分四。又復謗法,大乘處處皆許悔 准此論意,明如遍難,雙舉智、障以答彼難,明知法爾種性有無 天親《般若論》云:「若一切時、一切處實有真如,何故有人能得有不得者?」
能顯中邊慧日論第二
③ 「有無」,底本作「無有」,今依據後文改作「有無」。 ② 「不」字下,底本有「合」,今依據大正本《成唯識論本文抄》卷九刪去。 ① 「名」,底本作「各」,今依據大正本《華嚴五教章深意鈔》卷二改作「名」。
4
2
2 ③ 。若不爾者,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