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54 - 唯識藏_13
P. 454

不受變易?非過謂過,故為失也。  學,亦應《楞伽》說三地上有意生身,不說二乘無學受變易身,豈可二乘及初二地總  《勝鬘》據其定受變易生說,《佛地》依容受受  亦許回心,為顯了。今《瑜伽論》等亦說有,亦說有學回心,許受變易,斯有何失?  唯不定回心見道前趣大,不說聖者回心向大,非為顯了;《法華》後教,得聖者有學  薩雖有煩惱,無漏力勝,何妨有學回趣大已,有勝力能?又彼自判《深密》前教,後  不回心,不許受變易,既許彼回心,何不受變易?若謂煩惱在,菩薩亦復然。若謂菩  修行不同菩薩,如何獨謂《瑜伽》不同?  悲心,度眾生,知十無盡如實行智,是故不即入於涅槃」。此并二乘雖受變易,利生

              十二不同,下破變易執中具辨。  十一不同,亦准前破。         又云「《瑜伽》云留身通於有學,《勝鬘》等經唯是無學」者,此亦不爾。有學  第八、第九不同,准前破。  第七不同,至破變易中辨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能顯中邊慧日論第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論。不爾,執文說無學受,不許有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   449   450   451   452   453   454   455   456   457   458   4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