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66 - 唯識藏_13
P. 466

》同餘不捨,明為妄說。  餘經說捨邪定者。又言捨者,不化作佛,非全捨之,令生天故。故彼前會《菩薩藏經  ,五無間業雖是邪定,說能作因,即餘處說救邪定。「是一闡提輩則不如是」者,即  生菩提因緣。一闡提輩則不如是,雖得聽受是妙經典,而不能生菩提道因」?准此經  人者,斷善常沒」,又第九言「若得聞是《大涅槃經》,雖犯四禁及五無間,猶故能  中畢竟無性即彼燒燃諸善根者?  ,或七斷善,《勝鬘》說四。此等非一,各據別義,非定一准,如何定判《莊嚴論》  二、不同《楞伽》,說無性乘為其第五。又諸經論所說不同:《涅槃》或云三種病人  性、無性,於有性中即說三乘,無性之中復有四種。一、不同《楞伽》,說有第四;  時邊收,非是《莊嚴》畢竟所攝。  竟無因、《楞伽》

              又復多喻,如枯木必不生,如石山不停水,如淤泥珠未能清,如燋種必不生。又  又若無畢竟無性,如何《涅槃》第三十二云「善男子!生死河中有七種人,第一  又《莊嚴》說有五乘,同《楞伽》者,可云畢竟即彼第五。《莊嚴論》中但明有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能顯中邊慧日論第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   461   462   463   464   465   466   467   468   469   470   47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