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3 - 唯識藏_16
P. 23
前應知。 是所依,義是能依,此二俱是所知性。」解云:以義因文顯故,說能依性空如幻,準 之。合此四句,為一教體。是故離有離無,並超情表,是謂大乘真實教體。 說」等,良以無說之說,是如幻說,前三句顯之;說即無說,雖說性空,此第四句顯 即空,無所有故,終日說法,未嘗說也。經云「其說法者,無說無示」,又云「如幻 解名、句。又《維摩》云:「諸佛音聲、語言、文字而作佛事。」 論》中「說者以二事說,聽者以二事聞」,謂音聲及名、句,耳識聞聲同時,意識領 唯以音聲為性。《維摩經》云:「以音聲為佛事。」
五、通攝所詮者,《瑜伽論》云:「依契經體,略有二種:一、文;二、義。文 四、聲名俱絕者,此義小乘無,以彼法執不歸空故。若大乘中,音聲、文字當相 三、聲名合詮門,若小乘中,由前兩說,諸德合為此第三句。若依大乘,《十地
入楞伽心玄義
」。 ① 「推」,底本作「權」,今依據嘉興本《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》卷四十改作「推
1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