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63 - 唯識藏_16
P. 263

、界、入相續流注變滅,離文字相妄相,是名為壞者。」  增上慢者,是名為壞。墮自共相見希望,不知自心現量,見外性無常剎那展轉壞,陰  必有壞,則曰如是說壞者,是名無有相,是必斷滅墮於空見而為壞爾。斥失如後。  取,則已有所縛,故曰若有縛者等。謂縛是其果,果必有因,是應指貪等為因。有縛  性解脫故,無脫則無縛,故縛與縛因非性,則皆不可得。若彼於貪恚癡性先受而後不  。如是不取,則不同彼定有壞者,故覆結示曰非佛、聲聞、緣覺是壞者。以其本來自  等。謂佛能了知貪恚癡等諸煩惱性,於內外法非異不異,則其性本虛,故無實身可得  ?故曰非但貪恚癡性非性為壞等。  當也;所以奪者,以其不取之說濫故。若直以不取為壞者,雖佛亦不取,抑何以異焉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爾時,世尊欲重宣此義,而說偈言:  大慧!因是故,我說寧取人見如須彌山,不起無所有增上慢空見。大慧!無所有  「所以者何」下,正揀異相,一往不取之言同,而其所以異,故曰內外不可得故
            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通義卷第四  有無是二邊,乃至心境界,淨除彼境界,平等心寂滅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3
   258   259   260   261   262   263   264   265   266   267   2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