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30 - 唯識藏_16
P. 330
非所作則無所得,無所得則福智方便皆為徒施,故方便則空,同於兔角。槃大之子, 以事覈非事,則曰若非所作等。即覈上非事非因句,異其言爾,故以方便對言之。謂 復求同,一切法不可得,況不欲乎?亦且一往覈非云爾。舉果知因,故略不言因。次 常,同一切事,故曰一切事應是如來。佛亦不欲,是佛不許同彼事也。理而言之,方 來若唯事因,則墮作過,若非事因,墮無所有過,方盡文旨。 亦可言非則不作義,因果則作義,故得兼之。言俱有過者,不直遮事因而已,正言如 不邪? 並以理性為所相等。如是辭句,為異為不異者,謂如來自性於作、不作等辭句,為異 也。不作,則非事非因,故略不言,亦與下答文互出。相,謂身相、言說、覺知也, 亦為後世欲善知佛者請。 善於如來自性自覺覺他
先以非事覈事,則曰若如來是事等。謂若如來定須因果等事,則同作法,作則無 答中,先酬所問,直言非事非因,即非因非果也。準後徵釋,應云非作非不作, 凡約六義,謂作、不作等。作,謂修治造作,義該因果,故繼之事、因,事即果
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通義卷第五
3
2
2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