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80 - 唯識藏_16
P. 80

一即總相,三即別相,依是三諦,建立種種名言,所謂唯心法界、大總相門等是,豈  、深必攝淺;二者、境通一切。入自即別相,入共即總相,如一心三諦,亦其理也。  性顯,非是眼智,亦不足以稱性成德,故曰入自共相建立。而兼言世出世間者:一者  來聖慧眼者,推果由因,因顯於果,亦指修即性,性成於修也。故慧眼開發時,全由  建立者,見也。不與外道惡見論共者,超二見也。名義於是可知。以是心故,成就如  ,亦兼超子地境界。心,即心境界也。成就慧眼者,慧也。入自共相者,智也。如所  而又曰境界者,謂第一義之境界也。  明七種第一義。准上亦應唯約悟釋,而有通別:前六通於下地,自到境界極唯在佛。  果,故有因有緣,因親而緣助也。因果所成者,成性自性也。即成後第一義心,故次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「此是過去」下,總前結示,亦轉釋上義。云此是如來第一義心者,自到境界也  於中,前六不出因果。謂集性自性,即萬善聚集因也。由集因故,有性有相,性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通義卷第一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   75   76   77   78   79   80   81   82   83   84   8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