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性及名義差別。由證見此二法不可得故,名為通達。 依名以遣義。名言既唯意分別故,義亦無別體,菩薩能通達義無所有,亦離外塵邪執。 ?此意言分別似文字言說及義顯現故。
論曰:次於此位中,但證得唯意言分別, 釋曰:前已遣名義,名義既無,名義自性及差別云何可立?若離假說,無別名義 論曰:此名義自性、差別唯假說為量,亦如此通達。 釋曰:前已遣名,此下依名以遣義。義者,即六識所緣境,離名無別此境,是故 論曰:此義依於名言,唯意言分別,亦如此通達; 釋曰:唯有意言分別,無別有名,菩薩能通達,名無所有,則離外塵邪執。 論曰:此中,是字言相,但意言分別,得如此通達;
攝大乘論釋卷第七
2
8
8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