耶,此義不成。 何時當捨離此陰,故名為逆。
論曰:若人已得此受,由求得上界,則生厭惡, 釋曰:此受不遍三界,但生死一分中有此受。 論曰:若是樂受與欲相應,從第四定乃至上界皆無此受, 釋曰:彼中眾生因此苦苦,願樂滅現在陰,願樂令後陰不更生。 論曰:何以故?彼中眾生恒願取陰斷絕不生。 釋曰:此惡道陰一向是苦惱資糧,於中云何生愛?故喜樂乖理。若說取陰名阿梨 論曰:是取陰中一向非可愛,眾生喜樂,不應道理。 釋曰:生時住時不可忍,故言可惡。於此苦中恒起滅離貪欲意,謂我何時當死,
攝大乘論釋卷第二
5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