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71 - 唯識藏_18
P. 71
不異?此難顯二種過失,為離彼難二過失故,須明不一不異義。 善或惡生起種子,汝許種子是無記,云何得異?此識與種子若不異,彼多此一,云何 本識不異,剎那剎那滅義則不成。若此識與種子異,於識中善、惡二業熏習,隨業或 有何失?若異者,諸種子應有分分差別,阿梨耶識亦應如是成無量分。若種子自異,
論曰:不由別物體故異,如此和合雖難分別,而非不異。 釋曰:是不淨品法種子在阿梨耶識中,為有別體故異,為無別體故不異?若爾, 論曰:此染汙種子與阿梨耶識同異云何? 釋曰:若善惡熏習生起道理,應如此知。 論曰:於阿梨耶識,應知如此道理。 釋曰:由此熏習,能不忘失,若人別緣餘事,亦得說名能持法人。
攝大乘論釋卷第二
不一異章第三
6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