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70 - 唯識藏_20
P. 170
十二處」者,此言意顯十二處通三世,意識所緣法境,三世俱是,若去來無,便違此 結前三世常無常,三世共有故。餘七即前七難三世。 如未來。異相之難,為量同此。 量云:未來相應滿,有餘一分相故,如現在;或現在相應不圓滿,有餘一分相故,猶 現在之分,應即現在,有現分故,猶如現在,現難亦然,故成雜亂。其相圓滿,應立 常,便違佛教。 與體無別,今難異者,乃是設遮。五十一云,佛說諸行非常非恒,汝業無常,行應是 ,不應正理。量云:業應本有,即體故,如體;體應本無,即業故,如業。彼宗計業 用。或以異相為因,體與業用互相異故,宗、喻同前。 不應理。量云:業用未來應有,許一切有故,如體;體未來應無,許一切有故,如業
二、他返詰。「如是記已」者,謂記別,分別解釋深密之義。「如說一切有,謂 第二、結前中,有九「故」字。「自相」者,結前三世自相一異。「共相」者, 餘三例破中,「復有自性雜亂過失」者,此顯第七有現在分雜亂之過。未來既有 三云、「業與本法無異相」。難云:業用則法,法體本有,本無業用,今方有者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三
1
5
5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