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06 - 唯識藏_20
P. 206
執」者,明見行相。於五蘊中,若自若共,平等觀察,隨彼所觀,即執為我。 諦起。總言迷 難知故。或身、邊見聞說滅、道而生怖畏,恐我斷故,名迷滅、道,理實但緣苦、集 障諦,但煩惱生時,有能迷能障諦理,故約總行云各迷四,非身、邊見別迷餘三,行 空非我,屬苦諦故。餘三各八,苦諦具十。或有別釋:四各十者,非一一行相各別迷 三各八。《成唯識》云,苦、集是彼因依處故,滅、道是彼怖畏處故,故四各十。別 故。一「增上」言貫通彼果及彼所顯,遍智即彼,或彼即增上,名彼遍智。餘准可知。 即由已起修因所得,故名增上,體即滅諦;或已有果義,名為增上,謂即道諦有滅果 故。遍智所顯,即道諦體,由自遍智顯是道故。欲界增上者,已有因義,名為增上,
「薩迦耶見」,說一切有部、經部、大乘,三釋皆別,如《唯識疏》。「等隨觀 欲界四諦各十煩惱者,《對法》、《唯識》一切皆同。五十八中,苦諦具十,餘 又有解云:遍智即果,道諦也;遍智所顯,滅諦也。此義不然,非次第故。 「欲界增上彼遍智果彼遍智所顯滅、道諦」者,遍智謂道諦,果謂滅諦,道諦果 十二諦中,苦與集,滅與道,類類說者,有漏、無漏,果因別故。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三
① 四諦,理實非三各具十行相。如《唯識疏》說。
1
9
9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