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81 - 唯識藏_20
P. 281

惑生惑業,從業生於事,從事事惑生,有支理唯此。」故十二支無始輪迴。  如經說。《俱舍》云:「無明不說因,生死  因即以無明為體。雖諸煩惱皆業初因,無明獨有十一勝事,故偏說之,謂所緣等,廣  ,謂生雜染由業雜染起,業雜染起,由煩惱雜染,故言由彼之所熏發。業體謂行,初  引因。」所釋諸門,皆如彼疏。三性十因,如《樞要》說。此說雜染,故不違餘。  故,親近能生,獨名生因。《成唯識》說:「生近正果,名曰生因;引遠殘果,說名  此說識支結生相續,能引、所引一時而有,去果相遠,俱名引因;能生與果,二世別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行有三問答。初「由不了達世俗苦因為緣,起非福行」等者,三惡趣苦,相狀易  第一、一一支因問分別。無明有二問答。「有生雜染,業煩惱力之所熏發」等者  第九、分別緣中,合以二十七門分別。  生、引二因中,「識等乃至受
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四
                   ② 「死」,底本作「支」,今依據卍續本改作「死」。  ① 底本無「受」,今依據麗本《瑜伽師地論》卷十補上。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,於生、老死位所攝諸支,為生、引因果」者,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 應有始,老死不說果,生死應有終。從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9
   276   277   278   279   280   281   282   283   284   285   2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