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83 - 唯識藏_20
P. 283
熏種子,發取隨眠及順取法,愛取勝故,說愛取為緣。 愛者,亦有緣義,非如受親,故論說緣。 生滅等相不如實知,不能制心,而起不了行相。愛不親順,不說為緣。若疏由迷而起 境愛求和合,於苦受境愛求別離,名相似境,故說愛以受支為緣。無明但於內外二受 近相鄰近,引發勝故。」 識及法故。前說境別,今說境通。 因必遍,故此偏說。 為名色親因,令新生故。此說名色初結生義。准下識入胎,前說為善。又三界生,識 發諸行故,近能發起身語意三善染行故。
「由希望生故,於追求時,能發隨眠」等者,由愛希求勝境和合,惡境別離,而 「如受等力故,於相似境或求和合,或求別離」者,謂受境與愛境相似。於樂受 「觸是彼近因故」者,《唯識》云:「謂觸所取可意等相,與受所取攝受等相, 「又六處勝故,由六處攝二種」者,六處攝六根、六識二和。或六根即攝餘二, 「識能為彼新生因故」等者,由識入胎為新生因,總報能為別報緣故。或由識種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四
2
7
7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