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97 - 唯識藏_20
P. 297

知永斷。又不放逸內法異生若造福行及不動行,彼是正法如理作意相應善心之所引發  既非行支,故不說此非福以無明支為緣。  說為無明緣行。」意顯不放逸異生及聖非福唯招人天別異熟果,不招惡趣總異熟果,  修學者,及聖有學,三種無明引發忘念為非福緣,然此不能招三惡趣,故此非福我不  生若放逸者,彼除一種不共無明,所餘無明引發放逸為緣生行。內法異生若不放逸勤  、順決擇分能感引果,皆有支攝。  後苦果不迷求故。雜修靜慮,資下故業,生淨居等,於理無違。」即顯異生順解脫分  所起有漏善業,明為緣故,違有支故,非有支攝。由此應知,聖必不造感後有業,於  :「求解脫者所有善法是有學義。」此中依證勝學,亦不相違。《唯識》云:「聖者  故前第九卷:「學業者,謂若異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彼經又說:「不共無明,內法異生雖不放逸而修學者,亦未能斷,諸聖有學,應  《緣起經》下卷云:「外法異生,四種無明為緣,生福、非福及不動行。內法異  二十六、「一切皆唯非學非無學」等者,此以入聖後方成學,諸異生位皆非學。
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四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5
   292   293   294   295   296   297   298   299   300   301   3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