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24 - 唯識藏_20
P. 324

即於此中復有差別」者,重釋前依。佛順世俗有二種言辭:一、人;二、法。今令依  便依學。今令依法不依於人,要與彼論分別決擇,自方證知,非近於人而便證知。「  由;三、結四種四時得失。第二文有二:初標因四人有別,建立四種;後廣釋行相。  名為梵住。  位,定能出離一切恚等,前方便時不善修故,恚等過失容可現行,由此前言非正對除。  六種所除,何故前說「是故慈等於恚、害等非正斷除」?今釋之云:此諸出離修習滿  等中便無疑惑。  除癡。「若離我慢,於自解脫」者,不執我慢,離慢執轉,名為解脫,於所證諦、寶  ,以愛、憎境非平等故,俱於此中而起捨行,但說除二;中境順捨,略而不說,實亦  次是慈、悲、喜、捨四種對治。今言「喜除不樂」,即是嫉也。捨除貪恚,不說癡者

                     「因其諂詐,說法是依,非數取趣」等者,有諂詐者,計師為勝,睹相威儀,遂  第四、釋離諸過失名出離。依中有三:初、標出離依有四種;二、隨別釋行相所  「初之四種,天住所攝」等者,慈、悲二種通依禪修,名為天住;別依無量修,  釋妨難云「此諸出離,定能出離一切恚等」者,謂有難言:修慈等六定,離恚等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五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   319   320   321   322   323   324   325   326   327   328   3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