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43 - 唯識藏_20
P. 343
為解脫道,故熏修滿。若以有漏為中,無漏為初後者,豈以無漏為加行,有漏為無間 殊勝,生五淨居,故非有漏而為中也。其力劣故,即與小乘稍不同也。 造,種在身中,任運但能感下天處,由起希願,熏修成滿,無漏定力資昔業種,令勢 雜熏修,謂二乘及七地已前菩薩變易生死。 ,生五淨居等;四、有漏定散雜熏修,謂阿羅漢捨福命行,資命福果;五、無漏定散 、有漏、無漏雜修,即此所說「為於等至得自在故,及受等至自在果故」,間雜修習 上品修故,受三地果」;二、純無漏定熏修,謂八地已去變易生死,有漏定盡故;三 ,故此不說。此明超故。 薩,餘人雖超,不能多地。若任運起,非超禪者,一切皆得,如轉生九地及大目揵連 聲,便從彼出,超多地故。六十三中,具明此事。又
又初一念有漏是加行道,伏除定障;次念無漏為無間道,正除定障;後一念有漏 此第三雜修中,有漏為兩邊,無漏一剎那居中,為修成滿。如五淨居業,異生身 熏有五類:一、純有漏定熏修,謂生下四靜慮,除五淨居,如此下說「耎、中、 熏修中,文有二義:初明雜修,後明修生差別。初文有二,初標後釋。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五
3
3
3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