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1 - 唯識藏_20
P. 351

色無障礙故,為方便已,入色四定根本之地,往還自在。四、引無諍等勝功德障,由  不淨色變化相違。」體即硬澀無記之性,名為煩惱。三、往還障,第四所除。由空諸  》說︰「能斷淨不淨色變化障及於此中煩惱生起障。此障即於淨色變化加行功用,與  由觀光明殊妙無礙及為少多等得自在故。二、最極現法樂住障,第三所除。《對法論  內外道,凡聖皆得,論唯說此異生得故;後五唯聖得,論說聖之弟子,不說異生故。  生愛味,執為涅槃故,由此反  :「聖之弟子所得,能順無漏,是清淨性,方名解脫,解脫愛味故。」外道依無色多  有」者,彼論自說不還、阿羅漢所作,不說異生不作初三。次四解脫,《對法論》說  瑜伽》第十五云「初三解脫於一切色得自在故,便能引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七、離障差別,《顯揚》二十說對除六障:一、變化障,初二所除。能變能化,
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五
                   ② 「反」,底本作「變」,今依據磧砂本改作「反」。  ① 「二」,底本作「三」,今依據麗本《瑜伽師地論》卷七十二改作「二」。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 顯不簡前三唯聖弟子得,故通外道。有義:唯前三通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9
   346   347   348   349   350   351   352   353   354   355   356